文华离我住的地方很近。或者说我住的地方离文华很近。总之,我认为这一种缘分。当时刚来这边需要租房子,不知道租哪里,听了同事的建议我决定来这边看看。当我实地一看,发现这个位置非常方便,楼下就是地铁站,周围有两个公园,一个是文华公园,另一个则是亚洲艺术公园,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在旁边,如果发生什么不测,救护车能第一时间赶来,给予我生命的守护。楼下过马路,还有一个大型菜市场,这是我住了很久之后才意外发现的惊喜。

我的第一个落脚点,做个地图画,留作纪念

我租的公寓朝西,因为朝南或朝东的几个屋总有几个原因令我不满意,要么屋子太小,要么某个家具不合适,要么外面的景色不好看。最终看了好多个,才选择我现在住的这个地方,选它是因为这间屋子里有个桌子,能放我的电脑。找房子就是这样,只要你肯不断地找下去,最终一定会找到无限接近你心理预期的那个,就看你有没有耐心,虽然它依旧不完美。当我住了一段时间发现,朝西其实也还行,屋子里没那么热,但也不至于阴凉。当我结束了一天的劳动,坐在电脑前望向窗外,看着夕阳落下,我知道这也预示着第二天的开始。

但是太阳,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。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,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。——《我与地坛》

某日的夕阳

读《我与地坛》时,我不禁感慨自己的幸运,能够用双腿自由地散步,甚至跑上几步,而不是坐在轮椅上。尽管如此,我依然没有做到像史铁生那样,几乎踏遍了地坛的每一个角落。文华公园很大,而我在这里的时间还很短。起初,我常常走大路,绕圈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开始对大路失去了兴趣,转而探索那些小径。公园里的小路错综复杂,有几次,正是因为走了某条小路,我才意外发现了之前未曾注意到的地方,那种发现新大陆的新奇感让我兴奋不已。现在,我敢说,如果在这个公园里举办一场捉迷藏大赛,除非运气极差,否则我肯定是最后一个被发现的。

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,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,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,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。无论是什么季节,什么天气,什么时间,我都在这园子里待过。

在书店门口把《我与地坛》读完后,我打算进店里看一看,找本新书读一读。书店里的空调非常给力,尤其是在走了几圈出汗之后,那份凉爽比在门口要舒适得多。店里的书籍种类繁多,各类别的书应有尽有,包括各种杂志。书店里人来人往,有上网课学习的,有家长带着孩子写作业的,偶尔还能看到几个蹭空调蹭网打游戏的小孩(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😑)。像我这样单纯去看书的人相对较少,有时甚至找不到座位,我就会去儿童区,占据小孩看书的位置。在儿童区看书有一点不好,就是小孩子很吵,经常说话,看书也不专心,这时我就会戴上耳机,屏蔽外界的喧嚣。

当然,也有安静看书的小孩,他们让我想起了家里经营书店时的日子,放学一到家,写完作业,我就会去看书,安安静静地。也就是在那个时候,我看了许多漫画和国内外的儿童读物,增长了不少知识。大学时,我也去过学校的图书馆,但次数并不多。一方面是因为图书馆的书比较陈旧,很多新的畅销书都没有;另一方面是因为闭馆时间太早,往往看不了多久就得离开。虽然可以借书,但我发现自己很难在宿舍里静下心来阅读。反倒是自习室,从早到晚灯火通明,图书馆变成了自习的地方,而真正读书的人却寥寥无几。

上班之后,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或者说,上班后对这一点的感受更为明显。

还是看看书吧,你不是爱看书吗?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。将来你工作了,忙得一点儿时间都没有,你会后悔这段时光就让它这么白白地过去了。——《我与地坛》

每天上班,再下班,回到家,给自己留的时间很少。如果你10:30就睡觉的话,那这个时间就更加短暂了。一会儿做这个,一会儿做那个,时间过得飞快,不知不觉中就该睡觉了。这也导致一本书我要读很长时间,比如当时我在看一本名为《我的不可能之旅》的书,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混乱的平民窟长大的黑人,有过吸毒史,后来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遇到贵人,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学府,成为一名顶尖的天体物理学家的故事。这本书前面的语言非常幽默,我好几次读着读着就笑出声,很有意思;后面则现实而深刻,讲述了主角个人成长的路程和细腻的心理变化,非常值得一读。这本书我看了有两个月,断断续续的,因为有时朋友叫我打游戏,或者有事情出门,再或者被其他事情占据了时间。导致看到后面高潮快结尾的时候,书被收回书库了(书店里的书会定期更新,换成新书),于是我不得不重新看电子书。只不过这次,我看书的地方从室外变成了室内。每晚9:50,店里会响起闭店歌曲《Annie’s Wonderland》安妮的仙境(有时也放经典的萨克斯曲《回家》),和我高中时下晚自习的铃声一样,铃一响就表示该回去休息了。

只是这时,我回的地方不再是寝室了。